“海参之都” 是怎样炼成的?
日期:2016-10-31 15:17:18  浏览量:   信息来源:

     

           

     

  “获得这一殊荣对于山东省特别是威海市海参产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有利于进一步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有利于进一步强化产品质量保障,有利于进一步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有利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品牌建设。”日前,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将“中国海参之都”称号正式授予威海市。谈到授牌的意义时,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市场与质量监管处副处长孙兆胜如是说。
  众所周知,目前国内海参产地主要分为三大板块,分别是以威海、烟台、青岛为核心的山东海参,以大连为核心的辽宁海参,以福建为核心的南方海参。“威海刺参”为何能够脱颖而出,一举获得“中国海参之都”称号?记者在威海走访期间了解到,这既与威海的自然环境禀赋有关,也与威海市全力培植壮大海参产业息息相关。

■本报记者岳宝彩

  量质并行规模与品牌价值领先
  “近年来,威海刺参无论是在产业规模还是整体质量方面都走在全国前列,这是我们授予威海‘中国海参之都’称号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常务副会长崔和告诉记者。
  据悉,山东是海参养殖最主要的省份之一,海参产量占全国的50%以上。2015年,威海市海参增养殖面积发展到36万亩,年鲜参总产量达4.4万吨,约占全省的1/2,全国的1/4;全国现代渔业海参种业示范场2处,国家级海参良种场2处;海参育苗、养殖、加工、销售企业和业户达到4000多家,直接吸纳就业4万多人,仅海参增养殖业就实现产值87亿多元,约占全市渔业经济总产值的7.3%,海水养殖总产值的40%。全市已获得海参生产许可证的加工企业有50多家,区域内海参经销门店600多家。
  “产品质量是产业生存之本、品牌支撑。”威海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王传良介绍说,威海市在切实抓好扩规模、增产量的同时,正确处理快速发展与质量安全的关系,将质量安全作为发展海参产业的根本和保障,把质量安全工作放到重要位置来抓。通过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强化源头监管措施、提升标准生产水平、加强宣传教育培训等措施,切实保障水产品质量,确保公众舌尖上的安全。
  除了政府强力监管之外,威海当地海参企业也积极行动起来,把好质量关。好当家集团是威海从事海参生产加工的龙头企业,该集团的做法便是一个缩影。“为了保证每一只好当家海参的品质,我们实行最严格的海参质量管理,育苗养殖过程建立档案管理制度,苗种来源、饲料投喂、水质变化等全部信息记录存档。为把握好海参产品上市前的最后一道关卡,我们投资数千万元建设了通过国家实验室资格认可的高标准海翔食品检测中心,可进行700多项农残、兽残、重金属、微生物的检测。”山东好当家海洋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孙永军说。
  随着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和品质的不断提升,威海刺参区域品牌成为山东省著名品牌、最具影响力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威海刺参成为中国海参的典型代表,品牌价值达51.37亿元。

  环境异禀环境与资源优势突出
  “威海市刺参生长环境优越,是我国最好的刺参生产海域之一。”威海市海参产业协会理事长、山东好当家海洋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张术森指出,威海之所以能产出优质海参,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禀赋息息相关,较之国内其他地区,有着明显优势。
  一是自然条件优势。威海市三面环海,海岸线长986公里,占山东省的1/3、全国的1/18,拥有较大海湾30多处,优质沙滩40多处,大小海岛168个,其中500平方米以上海岛98个。近岸海域1.1万多平方公里,适合刺参生长的-15米等深线以内海域面积达330万亩。
  二是水质环境优势。威海沿岸没有大的工业企业,远离大江大河入海口,水质清澈无污染。2015年,全市近岸海域符合第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占99.6%,其中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占88.7%。根据国家海洋局监测结果,威海近海是全国近海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
  三是生物资源优势。威海市周围浅海年均温度10℃~15℃,年均盐度在30‰左右。近海海底比较平缓,大多为礁石或泥沙石混合地质,藻类资源品种多,浮游生物丰富,为海参生长提供了充足的饵料。
  “为了保护好海参生长的这片优渥碧海,威海人不遗余力。”王传良告诉记者,首先坚持陆源污染排放总量和排放标准“双控”制度,以容量定排量。其次,培育河道及入海口湿地12万亩,严把海岸带项目审批关,严守生态红线和“产业红线”,先后拒绝了总投资280多亿元的投资项目。威海目前自然岸线保有率达60%,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海海域水质达标率100%,是全国海水水质最好的区域之一。
  独特的地理位置、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严格的环境保护,使得威海刺参个体肥大、突棘粗大、肉质肥厚、鲜嫩可口。

  政府护航规划与政策引领扶持
  “我们海参产业这几年的飞速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谈到威海海参产业的兴旺,山东健人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方健人向记者表示。
  据王传良介绍,近年来为加快促进海参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威海市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方面,明确发展规划,加强组织领导。2010年,威海市制定了海参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了“十二五”期间海参产业发展的思路、目标和具体措施,重点建设一批规模化的海参标准化养殖园区,打造一批实力较强的海参产业龙头企业,培植一批有较高知名度的海参品牌,形成结构合理、规范有序、集约经营、富有活力的海参产业体系。同时,各级各有关部门也把加快海参产业健康发展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积极做好各项工作,及时协调解决海参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另一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海参产业发展、品牌创建、市场营销进行扶持,推动海参产业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2010年11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海参产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了促进海参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加快海参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2014年4月,出台了《威海市海参苗种产业发展奖励办法》,进一步加大对刺参
  良种繁育、健康养殖技术、模式研究及成果推广、“威海刺参”品牌直营专卖店等项目的资金扶持。5年来,共对45家刺参良种繁育、研究与推广单位进行了奖励,奖励金额近700万元。

  科技支撑技术创新促进产业进步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它对威海海参产业的引领作用是十分明显的。”王传良说,“威海市实施科技兴威、科技兴海、科技兴养战略,将海参产业作为渔业科技研发和技术推广的重点领域,依托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开展科技攻关和加快成果转化。”
  首先,加强产学研结合。威海市积极与省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加强合作,联手共建海参产业发展教学研究机构,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职能作用和高校科研机构在理论研究和人才智力方面的资源优势,通过广泛开展科学技术研究,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为威海市海参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人才保障、技术支撑和交流平台。先后突破了海参立体养殖等多项养殖技术,探索出高密度池塘养殖、潮间带围堰养殖等养殖方式,并配套推广池水增氧技术。其次,强化技术推广普及。为了提高海参养殖技术水平,增强海参产业核心竞争力,威海定期举办海参健康养殖技术培训班,加大技术推广普及力度,提高海参从业人员素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技术创新联盟的带动作用也不可小觑。”孙永军说,2011年好当家集团领衔国内26家优势科研单位和海参骨干企业,成立了海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集成和共享海参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等技术创新资源,构建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平台,重点突破海参产业的共性和关键技术瓶颈。2015年联合培育出刺参“崆峒岛1号”新品种,是全国首个通过杂交选育形成的刺参新品种。
  “未来,我们将以产业促品牌,以品牌带产业,提高威海刺参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王传良表示,威海将以获得“中国海参之都”称号为契机,多措并举实现刺参产业新飞跃。首先,区域品牌与企业品牌并重,提高品牌价值。其次,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并举,提高产品含金量。第三,产业规划和项目建设并行,推动行业健康发展。(文章来自:中国海洋报 第1905期)